產品
被稱為“新媒體的參謀長”的范衛鋒,是高樟資本的創始人,在2017年被36氪評為中國新文娛領域最具發現力投資人。
高樟資本專注于投資精神消費,已布局很多新媒體細分領域的第一名。如:市值風云、車叫獸、42章經、新經濟100人等。幾乎一半的優質新媒體項目都投入其懷抱。
因此,對于目前大熱的創業領域——小程序,自然是逃不過范衛鋒的投資布局,那么,小程序有哪些領域值得投資?又有哪些領域是有待挖掘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是如何看待的:
我們在成立高樟資本后,做了很多新媒體投資。關于怎么樣去看不同的新機會,包括我們今天聊的小程序,我覺得基本上就是看車輪。我們最關注的驅動力是技術,每次新的技術變化會產生新的渠道,每次新的渠道都會有新的內容機會服務消費者。
我認為,如果有人要寫媒體發展史的話,2012年8月無法忽略。2012年8月,發生了兩件大事,微信公眾號平臺和今日頭條的上線。這兩件事情在當時都沒有被足夠重視,后來才發現非常重要。
幾年之后又發生一件事:2017年1月9日,小程序上線。雖然現在很多人覺得小程序還沒有那么重要,但是微信公眾平臺也是經歷了兩年以上的時間才真正成為了一個繁榮大生態。
我還是講講小程序。
在App時代,有一些耳熟能詳的App講高頻,講痛點。但是,沒有一件事情是永恒的絕對,所有的道理都是局限于一定時間才對。那為什么對App,那么多人一定要講高頻,一定要講痛點?為什么說癢點就不行?為什么低頻就不行?
不是說這兩個需求沒有價值,而是App的使用成本(包括下載、安裝、注冊)過高,導致推廣成本居高不下。如果使用成本能大幅降低,就能解決低頻的、細小的、瑣碎的、率性的需求。哪些領域里這樣的需求多,小程序就容易爆發出力量。這也是小程序的核心優勢。因為人類對于精神需求的基礎需求是不會輕易變化的。比如,看報紙能獲取信息,看雜志滿足了不同的興趣愛好,看電影滿足想象的刺激,看電視圍觀別人的生活,聽音樂和自己的情感對話等。只不過這其中那些較為低頻需求的使用成本,之前并沒有技術能夠很好地去解決。
換言之,在我們篩選領域的時候,如果一個領域放眼望去,翻遍古今中外的傳媒史,都看不到任何歷史上有存量需求的痕跡,我覺得要高度警惕是否存在這個需求,但最好還是有增量市場。增量市場指的是需求原來就有,只不過因為技術條件不符,沒能實現。但新技術的出現讓增量市場成為可能。原來App時代滿足不了的、低頻的碎片化需求,現在小程序可以實現。小程序的理想賽道,是既有被替代的存量市場,又有新創造的增量市場。
投資人張津劍講過一句話:所謂的“創造需求”是偽命題。創業機會的本質是:社會和技術的變化,降低了需求實現的門檻,創造了需求實現的新供給。
以自行車為例,如果在我上大學的時候,也就是20年前,有人搞共享單車,一定會被某個學生撬掉,甚至會不惜勞力扛到宿舍樓上去,而且同學們還會愉快地交流如何把鎖搞掉的心得。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再舉個例子,是高樟資本投的汽車項目,現在也做了小程序,叫做車叫獸。5月17日,車叫獸完成了最新一輪的融資,比我們投的時候漲了10倍以上。車叫獸之前是做自媒體起家的,內容和短視頻都做得不錯,后來小程序也做得很好。但在做自媒體前,他從來沒做過媒體,更沒有做過汽車媒體,而是唯品會的程序員,后來做了產品經理。
我們初次見面是2016年10月,在上海。我覺得他的能力是超越做產品經理的,應該出來創業,做一個關于汽車的自媒體。他說沒做過自媒體。我說,很簡單,幫助媒體從0-1、從1-10的過程我已經做了很多遍了,了解這個行業里的套路章法,也有很好的資源可以幫助你。后來,他辭職做了車叫獸,結果非常成功,是這幾年上升最快的汽車自媒體,也是最好的小程序之一。車叫獸2017年上線,小程序也是最近一個月上線的。另外,我們五個月以前投的案例2017年12月上線,在沒有任何投放的情況下,靠爆款有了50萬用戶。這說明機會窗口依然沒有關閉,還有非常好的機會。
接下來我們該投什么呢?
簡單說一下,有三個方向:
第一個是個人成長的助推者,就是有用、能學東西的、能幫用戶升職加薪的。
第二個是精神慰藉的提供者,畢竟每個人不是一直成長的。在成長過程中有痛苦的時候,需要精神慰藉。
第三個是生活方式的提案者。用戶的生活方式需要一些道具來刻畫,鉆研生活方式。這三個方向也是我們接下來會投的主要品類。
希望今天的小程序分享能為立志創業、看好小程序并且準備在小程序平臺上大展拳腳的你帶來一些啟發。
p0